开云体育官网入口-利兹联出人意料获胜,激烈竞争中崭露头角
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的环境中,“走出去”成为鄞州经济的一抹亮色。在“出海”队伍日益壮大的背后,我们不禁要问:企业“走出去”给鄞州带来了什么?鄞企出海是全球化进程下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路径吗?“从过去鄞州企业个体‘出走’,到如今鄞州实现与国家的对接,鄞州‘走出去’的国际化水平和层次正在提升,而从体量来看,鄞州‘走出去’规模位居浙江省前列、宁波市首位,这说明鄞州充分利用‘两个市场’‘两种资源’,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之路。”区商务局局长严岩平说。
潮头造势,助力转型
全球经济艰难复苏,外资直接投资下降……经济下行压力依旧,去年,我国境外投资总量首次超过外资引入总量,成为资本净输出国,企业“走出去”已是大势。
鄞企勇立潮头。来自区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前5个月,全区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4家,中方投资额5.46亿美元,同比增长174.8%;实际中方投资额2.89亿美元,同比增长274.9%。
全球经济一体化氛围下,尝试“走出去”深耕全球市场,登上世界经济舞台,就能用全球视野实现资源的配置和调动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区商务部门累计核准对外投资企业209家,核准中方投资额14.5亿美元,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2.4亿美元,“走出去”规模位居浙江省前列、宁波市首位。这样的速度可谓迅猛。
“走出去”企业聚焦的方向,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“成色”。从去年至今,鄞州企业海外“淘金”热情集中在跨境电子商务、新能源研发、电子信息科技、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等,这些领域恰与眼下鄞州的产业发展导向高度吻合。
区商务局外经科科长吴自鉴说,以前,区内企业“走出去”单纯设立境外贸易公司是主流方向,但近几年内,企业对外投资涉及制造业、农业、零售业、转口贸易、跨境电子商务、国际物流、房地产业等,对外承包工程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、成套设备输出安装、对外设计咨询、境外林业资源采伐等领域。
能从鄞州企业“走出去”的版图上发现,投资地区已经从过去集中在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,逐渐向匈牙利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延伸。
2016鄞州区企业“走出去”论坛
百舸争流,丰富内涵
经过近两年的艰苦谈判,去年8月,博威集团出资3500万欧元,收购了德国Berkenhoff公司。该公司在全球精密电极丝方面占据行业第一品牌位置,而博威旗下子公司在该行业仅名列第四。
近年来,鄞州企业提升“走出去”层次,“走出去”由过去的贸易合作、生产合作发展为技术合作、资本合作,有实力的企业还瞄准海外优质资产、并购标的,实施跨国并购。借助海外品牌、技术和人才的“魔术手”,鄞州的传统企业得以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。
鄞州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,鄞州企业“出海”不断跨越升级,各行各业在全球市场布局中寻找机会,在世界经济舞台上,与全球同行同场竞技日趋火热。国际化“新常态”的鄞州图景也就此拉开。
今年5月,汤加王国在鄞州设立了驻华经贸旅游中心,这一中心具有使领馆职能,将带动鄞州在汤加机场、码头、风力发电等一大批基础性设施的“走出去”项目。
汤加王国在我区设立驻华经贸旅游中心
从2000年之初,鄞企分散、自发的“走出去”,到如今鄞州与国家对接的“走出去”,从在海外设立销售网络、从事初级的国际商品贸易,到如今投资领域多元化,投资更具战略性,从过去单纯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方向,到产业链整合、全球资产配置,鄞州企业“走出去”的布局在全球价值链上不断上移。
鄞州企业登上世界舞台,成为全球投资并购交易的重要驱动力,投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产业链上下游,而是扩大到所有有价值资产。
目前,全区“走出去”版图已经成型,企业“走出去”遍及全球六大洲50个国家和地区:以营销网络、研发中心、优质资产并购为主的欧美板块;以传统产业、劳动密集型转移为主的东南亚板块;以境外资源开采利用为主的非洲板块;以资本运作和再投资为主的离岸金融中心板块,这四大板块形成了我区对外投资合作全球市场的新格局。
出海逐潮,各显神通
由企业引领,带动产业“走出去”,正有力促进全区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,带动外贸出口实现大幅增长,重构鄞州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优势。
根据相关统计,“十二五”期间,“走出去”企业累计带动鄞州出口逾250亿美元。这其中,既有新能源、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在全球市场的融合与交锋,也有纺织服装、五金工具等鄞州传统制造业的向外转移,各个产业领域通过“出海”,整合上下游产业链、全球生产要素和资源,实现了资源反哺、资金反哺、技术反哺、人才反哺,逐步推动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。
受要素成本制约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企业“走出去”的活力因子。鄞州制造业尽管有着很好的基础,但不得不承认其产业“段位”较低,产品技术含量不高,同质化竞争严重,随着要素成本不断提升,企业发展如履薄冰。传统产业借助梯度转移,推进境外基地建设,将研发中心、实验室等企业“大脑”留在鄞州,生产装配流水线则扎根海外,充分发挥区域产业集群、配套协同能力等优势,突破要素瓶颈制约。
近年来,纺织服装、五金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东南亚、中东欧等国的优惠政策和劳动力优势,抱团“出海”。鄞州企业还牵头在当地成立商会,发挥“走出去”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,为产业转型升级拓展空间。
“乐歌”越南工厂奠基
放眼海外市场,全球经济深陷泥潭,跨国企业债台高筑濒临破产,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低,大量欧美国家资产价格处于合理甚至低估区间,对于鄞州企业来说,正是抄底并购的绝佳时期。
加快战略布局,吸纳先进生产要素,是开展跨国并购最直接的好处。“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参与并购境外优质资产、品牌、股权,获取先进技术、管理经验和人才,就能增强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。”区商务局局长严岩平说。
事实证明,支持企业以品牌、商标、专利、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开展对外投资合作,推动有实力的大企业实现由产品经营、资产经营向以品牌经营为核心的国际化经营转变,能为鄞州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经营企业。
目前,鄞州不少企业在海外建立起品牌产品展示(贸易)中心,布局海外仓建设,借助海外分支机构发挥研发服务、营销接单、物流配送、品牌推广等功能,增强了本土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的主导权和定价权。通过在境外建立地区性营销中心、销售渠道、开设品牌连锁店、设立售后服务站(含办事处、代表处)等多种方式,企业进一步细分市场,提高商品档次,形成稳固的产品销售渠道和全球分销中心。
一半玫瑰,一半荆棘
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,国际资源、技术、管理、人才等要素加速流通,犹如盛放的玫瑰,吸引着“走出去”企业的眼球。此时,企业从全球视野出发,实施对外直接投资,整合资源和市场,就有机会利用国外先进技术,实施跨国经营管理、实现规模扩张、提升产业层次。
不过,采摘玫瑰的道路上也布满荆棘:几年前,洞桥镇一家企业盲目并购某美国公司,却连对方企业的底细都没有摸清楚,最终导致项目流产;我区一家汽配企业计划到美洲投资建厂,却因融资问题项目进度频频受阻;“走出去”的企业目前依旧单打独斗、各自为战,尚未形成集群效应……与以往相比,“走出去”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。
缺乏专业的咨询服务体系,信息不灵导致风险陡增。我区一些企业对外投资信息渠道匮乏,特别是对国际惯例、目的国投资环境、相关产业规划和需求研究不够。与此对应的是目前我区境外投资、并购的相关研究、咨询机构不多,各种资源未能有效整合,信息服务体系尚待健全。区商务局曾进行统计,目前我区“走出去”企业购买专业机构服务的比例仅为15%。信息不全、缺乏专业服务而导致项目流产的情况曾有发生。
资金也是不少企业“走出去”途中的“拦路虎”。由于我区“走出去”企业中大部分为中小规模企业,融资机会少、成本高。据区商务局摸底,目前我区约80%“走出去”企业争取政策性银行融资支持存在困难。
此外,相关人才缺乏、产业集聚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承载平台等,也成为不可回避的痛点。
准备着,买遍全球
当前,“国内竞争国际化、国际竞争国内化”的趋势已经很明朗,企业只有加快“走出去”,主动参与全球竞争,才能在融合和交锋中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“这一波海外并购潮是国际、国内双重需求叠加而成的。”浙江省共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、国际业务部主任杨银春认为,海外并购讲究的是一种时机,既要有国外待收购的好项目,也需要国内企业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和转型升级的需求,而这两年的蓬勃,可谓是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。
“其实,无论是技术、品牌、市场,还是资源,这些都只是企业眼前的诉求,而当他们迈出跨国并购的脚步后会发现,这将会改变传统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,从而在团队融合、股权结构、管理架构等层面自然而然地走向现代企业,甚至真正的跨国大企业。”杨银春说。
资本“走出去”是为了更好地拓展发展空间,促进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。“企业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,利用全球要素来促进企业发展,就需要企业具有前瞻的眼光和长远的规划,这一点鄞州的企业已经做好准备。”严岩平说。
来源 | 鄞州日报
编辑 | 菱歌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